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新桥实验小学阶段工作总结——责任·发展·未来
发布时间:2019-11-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梦凡

20191118日,雨点携着花香细细密密编织着一串串小故事,把校园装扮充满生趣。报告厅里,正在进行新桥实验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各部门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图片1.jpg

教学工作条线以一段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视频展示了我们在教学和教科研方面走过的路。这半学期里,我们以常规普查、学科闯关促进知识运用、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基本功,蕴常规普查新样态;在日常教研、迎督课的集中展示、课题中期评估中用丰富的课堂内容让童性绽放光彩,琢童性课堂新力量;以期初课程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创造特殊“节点”,用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鉴课堂建设新统整;以分层研训促素养积淀,以活动竞赛促节点提升,以项目团队促个性发展,酿教师发展新成长!

新小的老师们一直走在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道路上,立足童心、童力、童化,基于关爱、灵性、审美,致力于构建真正的“童性课堂”,让童心舒展、让童真释放、让童性张扬、让儿童回归生命的本真。

语文学科的陈剑利老师用丰富的课例为我们介绍了语文各年段“童性课堂”研究的侧重点。认为在低年段,我们可以童诗为抓手,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中年段用各种有趣的形式内化文本语言、活化文本语言;在高年段多关注文体的特殊性,注重挖掘文本的独特性,让课内阅读更多的指向体现少年的哲思。陈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尊重儿童天性,创设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感。

陈剑利.jpg

数学学科的罗雯娟老师则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从童心写童话、童话语童趣两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按“儿童的样子”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所谓童心写童话就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一个概念的理解,童语话童趣则是可以多用儿童化的语言组织交流,激起童趣。那么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用童言和孩子互动,与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成长。

罗文娟.jpg

英语学科的汪烨老师以三年级的孩子为例,认为童性课堂要根据儿童的成长需求,选择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游戏卡通、角色扮演、视频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启蒙阶段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老师也要走进儿童、融入课堂,利用多种资源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语言美调动课堂之美,让童心得到更好的滋养。

汪烨.jpg

美术学科的陈冰洁老师认为,如果你不走近孩子聆听,你一定会以成人的眼光去忽略儿童美术作业、行为中的那份无拘无束而散发出来的“诗意”,那份诗意不是精心刻画出来的,而是灵感闪现中的故事告白和灵动想象。所以我们俯下身子,倾听来自孩子们心中的诗意,分享到他们的快乐与烦恼、思考与智慧。

陈冰洁.jpg

在刚结束不久的新北区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语文学科储勇进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他从“抵触、改变、感恩”三个关键词入手,为我们介绍了他此次比赛的心路历程,并与在场的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生活因信息化更精彩,教学也会因信息化更加智慧。信息化的教学之路仍在不断尝试、摸索,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敢于尝试勇于尝试 让信息化教学之路更加清晰。

储勇进.jpg

路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最为繁忙的一个群体。班主任的工作是由千百个“每一天”组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班主任的每一天是班主任工作长河中的“活水”,每一天的工作做得好,班主任的整体工作就会见成效。班主任之路,就是心扑腾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欢喜在路上,忙碌在路上。但只要心不走在绝路上,班主任之路也终会越走越顺畅。

随着时钟哒哒地奔跑,班主任们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晨检、晨会、师生沟通、家校联系……老师们用表演的形式生动再现了班主任们的每一天——日常琐碎小事的展现,活动的积极策划,班队课的精彩呈现,黑板报的精心制作,最后一首歌曲更是道出其中不易,但大家的内心却是充满昂扬的斗志!


   

    

    

    

    

    


张红梅校长对此次阶段总结会给予高度评价,老师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汇报,展示了新实小开学至今全体师生的光荣与梦想,责任与担当,专业与成长,可谓是情理交融,令人感受颇深。张校长也对全体师生提出新的期望:确立底线思维,规范办学常态;确立儿童立场,提高课堂效率。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每一节课为学生而上。教材是载体,发展思维、提升素养,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提升发展自觉,感受专业成长,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发展路径,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方向感、奋斗感、危机感、定力感。

张红梅.jpg

教育最美好的使命就是让人成为最美好的自己,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张红梅校长以诗意的期望与各位教师共勉,共创新小新未来!

 

(撰稿:寇锦荟、徐梦凡    审核:张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