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已过,寒冬未至,在藏器以待、充满收获的十二月,为进一步提升新桥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扎实教师基本功,数学组以“高视角解读教材,多维度提升思维”开展了系列活动,给老师们的2019再度添砖加瓦。
一、理论学习,解读有方向
12月初,全体数学教师利用组内集体备课,对《良好的结构是数学解决问题的核心》这篇文章进行了研读,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撰写好了教学反思。同时,也对潘小福副院长及其团队关于“读懂教材”的研究展开了学习,潘院长指出,教材研读可以有以下四个常用视角:一、立足更好视角,解读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二、顺应学生思维,解读教学内容的展开逻辑。三、梳理编排体系,解读数学知识的年段目标。四、着眼数学思想,解读数学知识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上,数学组潜力团教师尝试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专业化解读。
心得体会
刘娟:学习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更多的放在“数学建模”这座桥梁上,文中提到数学知识与能力结构必定是建立在有序分类与典型系统的思维方式上。我们应该以多种策略与手段帮助学生修炼内功,包括数学信息的获取与梳理能力,数量关系分析与表征能力,数学策略与方法运用能力,问题结果与思维过程评价反思能力等。而每种能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方向明析才能在每一堂课中点滴实践与探索。
唐海楠:学习了《良好的结构是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之后,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要将数学知识进行类比、归纳和梳理,最后形成结构性的知识系统才是王道。在平时的单元整理与复习、期末复习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做好的就是这件事情。除了对知识点、对题型、对数量关系可以做这样的梳理以外,另外半壁江山,我想对解题方法也可以做这样的结构分析,比如画图法,可以有哪些图示方法?实物图,几何图,线段图,数轴......小学阶段遇到哪些问题可以选择哪些图示进行分析,具体的操作是怎样的,再比如对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图形面积的探索过程做一个梳理,基本图形有哪些,其它图形是通过转化为哪图形得到的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等等 。
二、精心准备,比赛促成长
12月19日, 新桥小学数学潜力教师教材解读比赛暨“教材解读”课题组活动如期在录播教室举行,罗雯娟老师、冯洁老师、陈惠老师、李娟老师、刘倩老师、刘孝玲老师分别对《认识分数》、《用字母表示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平均数的意义》、《乘法的初步认识》和《9加几》进行了教材解读。六位老师前期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把握住了教材解读的主体框架,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考和练习设计四个方面入手,同时加入自己个性化地思考,体现在:一、横向对比北师大版、人教版和沪教版不同版本教材,纵向对比苏教版教材的变化,在教材的“变与不变”中理清教材编写的组织脉络和教学展开的层次要求。二、多维度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分享名师优秀教学案例、优化教材习题设计、深挖教材隐含数学思想等等。
活动的最后,评委老师对六位老师的教材解读进行了现场打分,并评出一等奖三位:陈惠、罗雯娟、李娟老师,和二等奖三位:冯洁、刘倩、刘孝玲老师。本次教材解读活动,无论是进行解读的六位老师还是参与活动的其他老师都收获颇丰,对教材解读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三、学思结合,全员共发展
怀揣着满满的收获,数学组的青年老师都对教材解读跃跃欲试,为了更好地落实“提升教材解读能力”这一目标,内化老师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每位老师都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一个内容尝试进行解读,实现全员共发展的局面。后期,我们还将邀请专家对我们进行专业引领,进一步提升新桥实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
撰稿:罗雯娟 摄影:展业 审核: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