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冬雨绵绵凉意起,新桥实小的会议室里正在进行以“聚焦高品质项目 论证前瞻性内涵”为主题的学校建设指导会。会议有幸邀请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导吴永军教授莅临指导。
会议分为四个议程:前瞻性项目论证与“童性课堂”课题推进规划;高品质项目《“通过儿童诗的教育”范型建构与实践推进》中期论证;学科课程建设论证;冬至课程交流汇报。
前瞻性项目论证与“童性课堂”课题推进规划
姚建法副校长从“已有背景”和“主要建设内容”两方面对前瞻性项目进行汇报。吴教授首先肯定了项目的优势,认为重建学生课堂生活是十分有意义的。前瞻性意味着把握课题的前沿性方向,而且要围绕课程教学评价进行课题设计,强调学科育人。从基础来看,重建儿童课堂生活能撬动其他学科的变革。可以适当对项目做微调,慢慢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赋予课堂新的内涵,做一个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同时,吴教授对项目研究内容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架构指导。
高品质项目中期论证
张红梅校长以《用诗意点亮生活》为题,对高品质项目《“通过儿童诗的教育”范型建构与实践推进》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含项目建设的历程概述;项目建设的推进与初步成效;项目建设的物化成果;存在主要问题与后阶段主要任务五个方面。
吴永军教授指出:通过儿童诗的教育,重点不在儿童诗本身,应是从儿童诗,儿童诗教育,通过儿童诗教育,儿童诗校园教育哲学,不断提升,让校园教育上升至校园艺术教育,最终重构丰富儿童学习生活。
学科课程建设论证
语数英三科学科责任人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实施等方面对学科课程建设进行汇报。吴永军教授认为质量体系对学生学业质量提升非常有好处,教材解读也已经形成常规。如果需要进一步发展,要进行更细致的解题,要思考有特色的部分。
张红梅校长提出学科课程理念和纬度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学科特质,感受到老师的转变,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清晰方向,有思考,有行动。
冬至课程交流汇报
年级组长代表叶凌老师就本学期冬至课程进行交流汇报,从制定方案、课程实施、学生评价几方面入手,提出自己的思考:首先要倾听孩子和老师的成长需要,以团队或小组对一个主题进行细致的讨论。这样课程实施才有逻辑感,活动的评价才丰富多样。
吴永军教授做出指导:可以结合以往冬至课程经验,对比其他学校相关课程实例进行思考,将中华文明的内核与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相融合,不同学科对不同的活动呈现出各有特色的成果作品。
本次指导会已落下帷幕,但带给新小老师们的思考还有很多,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修改意见,整理内化,更深入的解读课题要求,提升研究品质,呈现诗意教育新样态!相信有了高位引领之后,接下来的研究之路,老师们定会走的更扎实,更有方向。
撰稿:寇锦荟
摄影:李贲、景柯
审核: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