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校开设儿童诗校本课程以来,通过童诗教育发现并发展了儿童的诗性智慧,萃取诗意儿童文化,构建童性课堂。本着“校际联盟、交流研讨、共同提高”的原则,2020年1月3日,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的教师代表来我校开展儿童诗校际交流活动。
以诗润心 以礼会友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的陈福昌副校长说:“对于新桥实验小学的诗意儿童文化早有耳闻,贵校的儿童诗教学起步早、研究深入,本着学习之心前来交流。”并将书有“紫藤花下诗意栖居”的匾额赠予我校。张红梅校长也回赠了我校出版的学生诗集及专著。
缘诗汇课 妙笔童心
本次交流活动观摩了两节儿童诗课,由任小霞和万晓媛两位老师执教。
任小霞老师已经就职于常州文联。本次回校,任小霞老师执教三年级《神奇的耳朵》,课堂伊始,任老师巧妙地询问孩子“谁的耳朵最神奇?”,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在场的老师和孩子们带入了童话的世界。继而分别从雪野老师的《树叶》、樊发稼老师的《海的耳朵》入手,将一首首诗讲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为孩子们装上了透明的“树叶耳朵”和“贝壳耳朵”,让孩子们学会倾听意见、学会把童年的点点滴滴都珍藏在“耳朵”里。接着任老师播放了自己的儿童诗作品《打招呼》,为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喃喃私语。最后,充满童心的任老师与孩子们进行了一场“耳朵秘密”的小游戏,让孩子们在奇妙的猜想中展现了自己“神奇的耳朵。”
我校万晓媛老师执教二年级《小脚丫》,她从张晓楠老师的《脚印》激趣切入,调皮的小猫和耗子本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天敌,可他们的脚印却整天凑在一块儿“窃窃私语”。孩子们睁大好奇的双眼,观察如此有趣的一幕,议论纷纷。接着,她引领孩子们仔细观察池塘边、落叶上的各种动植物的小脚丫,甚至一起走进森林,去聆听了一场“吱吱”、“沙沙”、“咩咩”、“巴喳巴喳”的各种神奇的声音互相交融而成的“森林脚丫曲”。最后,亲切的万老师更是与孩子们玩起了脚丫游戏,孩子们沉浸在趣味十足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自己的妙趣横生的脚丫小童诗。
移步观景 润物无声
两节妙趣横生的童诗课之后,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的教师代表们参观了校园。他们或驻足于精美的童诗典藏馆,或翻阅起妙趣横生的故事书,或惊叹于校园诗意文化的精致与巧妙……
研讨互动 共谋发展
儿童诗不仅一只手牵着儿童和教师的成长,另一只手更是紧紧地牵住了学校的发展。张丽副校长在简要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之后,也给与会的教师们细致介绍了有关学校儿童诗课程的发展历程。从构建基于“关爱、灵性、审美”的课程新样态、深耕富有“诗意”文化特色“童性课堂”、构建学生课外新生活、教师专业成长再拓展、支持系统再提升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童诗研究道路。
汇报后,两校老师基于“儿童诗的校园发展”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就“如何培养教师对儿童诗的认同感”、“如何培养孩子诗性语言的表达”以及“怎样促进儿童诗与综合学科的融合”等方面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任晓霞老师也强调,诗意的语言本就是儿童的天赋,教师只是给了孩子一把拥有魔法的钥匙,引领孩子们走进诗意语言的魔法城堡。
童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一种打通学习的新通道。它连接着老师和孩子的心,让学科教学呈现出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整个学校盛开富有“童心、童力、童化”的诗意花朵。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的老师们表示,此次参观交流收获满满,不枉此行。张红梅校长也表示两校将继续保持交流、加强合作,为促进“儿童诗”教学的发展共同努力。
此次交流,不仅增进了两校的友情,更让两校老师的“童性”得到了滋养,相信“童诗”的种子会在两校的沃土里生根、发芽,生成富有诗意的校园,开满芬芳四溢的鲜花,用闪亮的童诗,打造五彩的童年!
(撰稿:周建芬 徐梦凡 审核:张丽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