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作家网
写诗是寂寞的,写儿童诗更加寂寞。然而圣野从未感觉寂寞。这从他对诗执拗的追求上即可得到印证。他早期的诗歌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最纯真的写意画。他的诗已不能用“快乐”二字概括,是快乐之后的回味,是快乐之后的感悟。
我们郊游在/小河的旁边/美丽的小妹妹/自己以为是/风景的主人/喜欢说:/这船好玩呀请你们坐/紫云英好看呀请你们看//她摘来许多小野菊/给每人的衣袋上/都插上一枚春天的徽章/她也摘下了杨柳枝/一边编着小花篮/一边编写了/一个送花的故事/当我们划着船/从杨柳岸边经过(《郊游》)
这诗里表现的不仅是春天的美丽,不仅是小妹妹的纯真,更主要的是表现了诗人对于小主人公的赞赏,大自然因为有了小妹妹才变得美丽而圣洁。对于儿童的发现和敬重,这是他创作儿童诗的原动力,是贯彻他全部诗歌的一条红线,是圣野儿童诗的灵魂。
我想起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圣野来北京邀我一起去写“北京的十大建筑”。我们去参观新建的“北京站”。在当时,那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建筑。圣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不停地看,不停地写,到了午饭时间,他仍没有回去用餐的意思。那个时期,食物极端匮乏,我们花了不少钱,也只能吃一份“盖浇饭”。但他对这些一无所知,也不在意,仍是边吃边看边谈边写。他完全像一个孩子似的看这新奇的世界。他写了一首《灯》,至今仍为他宝爱:北京车站的灯/多么好看呵/有的/圆圆像只大气球/有的/像碗/有的/像节日晚上的焰火/而有的/多么像酒杯呵/酒杯灯一盏盏/靠得那么近/好像在说/为了纪念/在祖国首都碰面/我们干杯!(《灯》)
他置身于这美轮美奂的建筑中,唱出了这至纯至真的诗篇。半个世纪过去了,再读这诗,仍可以感受得到他诗情洋溢。圣野的诗歌永远充盈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即使诗人到了耄耋之年,在他的诗中,我们仍能读出力量,读出震撼:一齐吸引到/中国的世纪广场上/大声地喊叫//喊叫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巨大的快乐/它喊出了/十三亿中国人/震颤心灵的声音/几乎喊聋了/地球的耳朵/这可是世界上/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啊(《世纪广场上的喊叫》)
读圣野的诗,我读到了春天的气息,读到了孩子的笑声,也读到了心跳的声音。
圣野的生命永远健旺,诗是他生命之水,是他生命之魂,是他永远的花季。
圣野写过这样一首小诗,题为《小诗本》:“长只有两寸/宽不到寸半/本子小/天地大/骑着诗马走天下。”凡是熟悉圣野的人都知道,他那个小小的诗本子,就是他每天的记录,他所有的激情、发现、思考、寻索都一一记在里面。诗歌之于他,如影随形。有时分不清谁是形,谁是影。圣野就是诗的化身。
我羡慕圣野的生命状态。他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新鲜感,这就使他有写不完的诗情画意。他诗意地感受生活,一旦表达出来,就被诗人心灵化了,就是诗了。虽然有时未免显得仓促,但永远带着诗的感觉表达出来的,是可贵的,也是美丽的。
富有诗意的生命是清新的、旺盛的。我从没有见圣野有过倦意。诗是他的阳光、空气和水。他不仅自己写诗,还热心地到校园里,去孩子的心田里,在他的《诗迷报》上,播撒诗的种子。
他还像一棵常青树,长得很茂盛。“榕树老公公/胡子一大把/我问他年纪有多大/榕树公公没回答/洒下一树绿荫荫/让我快坐下”(《榕树老公公》)这是圣野的写照。他有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色彩。“孩子们的/鹅黄/少年们的/嫩绿/年轻人的/天蓝/老年人的桔红//所有/不同颜色的人们/走到一起来吧/让我们/汇成为一片/大红大绿/给我们这一个时代/最最鲜丽的颜色”(《绘》)于是,圣野说:圣野溶解了/变成了祖国/一滴//快活的泪水(《圣野溶解了》)
圣野也溶进了他的诗里,而他的诗已溶进了千千万万孩子的心里。
歌颂儿童伟大神奇的生命,这是圣野儿童诗永恒的主题;圣野的生命是用儿童诗滋养着的,一生一世都如此,因此才纯真有趣而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