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两周,疫情防控对综合学科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综合学科的学科育人价值,做好后续的教学育人工作,新小综合组在4月30日上午进行了教学研讨。对线上线下教学以及开学两周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馈,并商讨了后续教学的推进策略。
会议的开始苗小芬主任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综合学科线上教育的不足:1.监管力度不一,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明显;2.学生年段差异明显,高年级的线上教学效果强于中低年级;3.线上导学的资源缺乏,趣味性受限;4 .师生互动缺乏,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各教研组长针对以上情况,以及开学后疫情防控特殊要求,交流了本科学的教学安排以及相应的措施调整。
体育组教师分年段将不同体育操编制到了学生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日常的体育课传递体育思想,将疫情与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三者有效结合,使学生更加重视体育锻炼,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音乐教学以音乐欣赏和轻声哼唱为主,配合节奏游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起学习乐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疫情无情,音乐有爱,通过全员参与方式使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缓解焦虑的心情。
美术学科交流了如何在疫情大环境下,构建美好的美术课堂,促进师生共成长。教师将美术教学与应情防控结合起来,采用多变的内容使美术课堂更加精彩,如美化自护包,画出自己向往的生活等。
科学学科根据网络教学的实情反馈制定了重新教学的方案。依据无法进行实验操作的情况、将部分教学课时缩短,部分章节进行合并,在弱化技能培育的同时强化理论教学。
信息学科无法进行机房的上机活动,将继续通过视频教学,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综合实践学科吕佳蔚老师则谈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中收集资料以及讨论模式的改变。
童诗学科表示要从儿童需求方面考虑,拓展视野,关注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关注疫情之下的角色改变,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总目标。
在各学科教研组长发言之后,苗小芬老师建议已经开展线上教学的五个学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1.课时计划,遵循底线;2.把握节奏,滚动复习;3.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厘清衔接的起点,明晰衔接的内容,熟谙衔接的策略,确保衔接的效果,在起承转合间提升教学的实效。对于没有展开线上教学的学科,苗老师建议老师们可以在短暂的学期内挖掘教材的内在体系,打破单元之间的壁垒和固有的教学模式,灵活机动地处理教材。
姚建法校长对综合组的交流做了指导。他指出疫情形势下综合学科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从学科育人走向综合育人,从个体教学走向群体研究,从日常教学走向特长进阶。
在反思中成长,在创新中前行,唯有把握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主动性和关键期,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无止境,以学定教,打破固化,相信在全体综合组老师的努力下,一定可以开辟疫情背景下教学的新路径,打开育人价值提升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