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建适合每个孩子的数学教育,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课堂生活的深度理解,展示江苏省第十二期教学研究重点资助课题《重建儿童课堂生活--基于“诗意儿童文化”的童性课堂研究》之数学科研成果,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重建儿童课堂生活 构建适合每个学生的数学教育”专题研讨活动,我校有幸承担了此次专题研讨活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小福、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仁元、常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蒋敏杰、新北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陈建伟和李志军与会指导,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校长张红梅全程参加,全区近200名各校教师代表现场参加。同时,本次教研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开展,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的数学教师们线上参研。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数学教师
第一节课由我校罗文娟老师执教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罗老师从回顾旧知和规律探究研究方法切入,组织学生既以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为主线展开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引导儿童从乘法的意义、数形结合等视角展开“解读”,渗透并体验演绎推理的魅力。作为新北区数学骨干教师,罗老师充满耐心引导,思路清晰,亲切温和;作为“童性课堂”实践研究者,基于童心、体现童力,彰显童化,师生充满了热情,多层实施多元表征学习,在交往互动中收获满满。
第二节课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执教四年级《鸡兔同笼》。贲特首先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和同学们交流,关注倾听与表达;然后展开主题教学,充分信任并时常鼓励学生交流:“如何做,如何想,如何讲”。贲特的艺术性言语点拨,使学生从原来的不敢说“生长”为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与会教师感受到贲特独有的魅力,学生站立课堂中央,学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方法与数学表达,收获了比数学知识本身更加宝贵的过程经历与思维经验。
课堂教学之后,特级教师贲友林带来《数学课堂:从“童心”到“同心”》专题讲座,引发了在场每一位教师的思考。贲特以朱永新教授的报告“教育回到常识,从看见儿童开始”为启,强调重视儿童,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贲特在讲座中提出三大观点:“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吗?”“教学,看到每一位学生”“课堂,师生共同的创作”,并给予“学为中心”新定义:以师生的学习为中心,师生共学、同学,互教互学。最后送给数学教师两句话:教师,要蹲下身,从学生的视角看时间;教师,要站直身,用成人的胸怀接纳学生的世界。
随后,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进行专业引领。潘院对两节课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三方面提出思考:一是想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从知识本身跳出来,去发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真理。数学知识本身乏味,但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富有乐趣的,学生要兴趣高涨,勇于表达,对于新知识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二是课堂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保证每个孩子的参与权、挑战权,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学会意义建构,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主角。三是如何做到构建属于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呢,教师要永葆童心,好奇心,善于发现,有犀利的眼光、独到的视角、足够的耐心,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内涵与深度解读,关注知识背景,虔诚对待学生资源。
最后,常州市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杨仁元作总结发言。杨局长表示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殷切希望全体数学老师能坚持做到三点:一是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站在儿童的立场想问题;二是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和闪光点;三是让每一个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而如何将数学魅力贯穿课堂中,杨局建议教师要及时记录经典案例,并充分挖掘背后的理论支撑,真正让自己站拥学生立场。
摄影:景 柯
撰稿:杨小颖
审核:殷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