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数学>>教研动态>>文章内容
专家引领助成长,合作教研行致远
——“新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韦庆杰

花儿 绽放

五彩的颜色在树枝上

织成一匹蜀锦

化作守护春天的泥土

……

透过丝丝寒意,伴随着冬天温暖的阳光,1224日上午,新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学老师齐聚录播教室,共同参与数学学科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基于学科育人价值深度开发的童性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从备课、磨课到最后课堂展示,有幸得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吴亚萍老师的亲临指导。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陈建伟校长以及新桥实验小学校长张红梅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四年级罗雯娟老师执教《行程问题—相遇》,罗老师柔和细腻的语言如春风化雨般沁入学生心田。罗老师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过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入手,引导孩子用手比划的方式理解“相遇”、“相离”和“相遇又相离”问题,通过重心下移以最近的姿态贴近孩子。本节课,罗老师并不是单单教会学生解决某一个“点”的问题,而是引领学生通过这个“点”的探究,总结出这一类行程问题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在比较归纳中使学生自主发现这一类问题的共同点从而建构数学模型,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解题策略。

第二节课由四年级陈惠老师执教《行程问题—同向》,陈老师以严谨的思维方式,深入浅出,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陈老师以问题激活课堂,通过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此类问题的经验与策略,将解决“相遇的行程问题”方法自然的迁移到本节课中,以图形助分析,使学生思维过程形象化可视化,使孩子的思维有了明显的生长感。通过探索、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带领孩子真实经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过程,不仅符合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特色理念,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孩子乐在其中。

本次研修活动展现的两节课例,属于前后知识相关联的的整体,具有重要的学科育人价值,第一节课是“教结构”过程,第二节课属于“用结构”的进一步探索,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感。(图45

随后两位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试上磨课以及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了自我反思。罗老师指出,自己的课堂预设应当更加充足,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虽然演绎中存在不足,但是罗老师在整个活动中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上课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克服了之前点对点式的教学,真正做到了课堂的“重心下移”。陈老师在深入学习新基础教育研究理念的前提下,提出自己课堂中的想法与困惑:如何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生长点?随后同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参与,进行了思维碰撞式的互动研讨。

图7.jpg

接着,吴亚萍教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深入点评,针对出现的问题与疑惑,分别做了详细解答并提出了不同建议。首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均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重心下移”,体现出深厚的教学功底,两节课结构设计清晰,有前后知识的整体感与过程感。吴教授提出,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必要对行程问题进行整体研究,其中蕴含了重要的育人价值。吴教授通过对两节课的详细分析与优化,指明了在真实的儿童课堂中如何进行新基础教育的研究的思考路径。

图9.jpg 

随后,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陈校长进行了高位引领,首先,他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给予高度评价,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课堂打磨后的快速成长。同时,对吴教授全程的倾心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吴老师的细致指导为老师们未来的专业成长打开了空间,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把握了数学的教学方向。最后也对所有数学教师提出希望,希望全体数学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思维,与孩子对话,眼中有光,远比会解决问题更有意义。

图11.jpg 

最后,新桥实验小学张红梅校长对吴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张校长感动于吴教授对本校教育集团的全体数学老师的关心与期待,对老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指导,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础。同时惊喜于学生思维看得见的生长、数学教师看得见的成长,期望新实小的教师能明晰后续研究方式,放大活动的育人价值,共享教学研究之美,见证教师的成长之美。

  图10.jpg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但要做好“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心理建设,更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宏伟梦想与精神使之成为一种踏实的力量,执着努力前行,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韦庆杰       拍摄:李春霞         审核: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