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1.8日下午,新桥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相聚录播教室展开一场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主题的沙龙活动。
首先,五年级的陈圆老师执教了一节《钉子板上的多边形》,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面积会与什么有关?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陈老师精心设计了两个数学学习活动,探究多边形内的钉子数、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以及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反复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对知识本身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在潜移默化中体悟了严谨细致的探究品质。
接下来是四位承担“新基础教育”课堂研究的老师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殷娟主任从“教师需要修炼的几项能力”、“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几项原则”、“新基础研究的几个领域”及“放大活动价值”四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建议。以《解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为例,对如何把一节课放进知识链、知识块当中进行思考,让知识建立起联系,挖掘学科育人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刘倩老师结合三个“转变”谈谈对“新基础教育”的几点认识:从“教学生”到“受教于学生”、从“教教材”到“用教材”、从“表演课”到“家常课”的三个转变。课堂上的“开放”不仅仅是教学设计、大问题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开放的生长空间。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教师的教得流畅,更是学生学得自然。基于儿童的学情有所生长才是老师们教的源动力。
罗雯娟老师谈及了“教结构、用结构”及其实现策略。以自己多次的新基础磨课的经历感悟出怎样让学生从点状的思维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引导语和过渡语让学生生长出新的体会。
陈惠老师作为一位新基础课堂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台阶设计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教师设计什么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如何打开学生思维?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能让学生长起来?在引入中设计“台阶”和难点处设计“台阶”。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么相互关联的。运用结构的课堂教学中,在引入和难点处设计好台阶,学生能比较容易形成对数量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结构把握,形成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和灵活的思维品质与主动的学习心态。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各个教研组为单位,围绕陈圆老师的这节课谈谈如何《基于学科育人价值深度开发童性课堂的研究》。各小组集思广益,一场头脑风暴就此展开。
一数教研组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基本的语言、动作及图形表征发展成灵性思维。
四数教研组认为课堂中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对资源再加工、以方法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模型。
六数教研组认为童性课堂要关注儿童,教师要求长程两段的教学设计的意识,课堂上以有向开放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互反馈,集聚生成。
学科育人价值全面深度开发,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深知这条变革之路的漫长与艰辛,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教育市面向未来的事业,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如此,基于“新基础教育“倡导的生命自觉和文化自觉,我们将继续前行,将变革之路延伸到更宽广的未来。
撰稿:陈洁
摄影:韦庆杰
审核: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