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萌动,满怀对新学期的希冀,2月20日,新桥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共同迎来数学学科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打开课程建设新思路,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研究主题,主要分四个板块展开,数学组学科责任人殷娟主任主持了本次活动。
教材培训共分享, 相互学习促成长
首先,2月20日上午,新桥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集体参加了常州市组织的线上各年级春学期教材培训,培训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分地点的视频直播形式开展。本次数学教材培训对于教师全面理解课程标准、读懂本年段教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材整体内容、明晰教材具体实施中的要求以及理解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寒假生活忙而实,精彩回顾展收获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愉快的寒假生活短暂而忙碌,数学教师并没有对自己有所松懈,而是抓住宝贵的时间,践行“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提升自我。
首先,由一年级杨小颖老师和二年级刘孝玲老师各自对省级优质视频课——《有余数的除法》进行寒假学习的主题式评课分享。杨老师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课教师能整体抓住知识的架构体系,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整堂课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数形结合——发现归纳——综合应用”展开,杨老师认为本节课在其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具有借鉴作用。刘老师对于本堂课也有自己的深刻体会,她以“从多元表征角度看数与代数教学”的角度评析了本节课,刘老师结合数学中的三大表征即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课中通过学生“摆一摆”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经历“分一分”、“填一填”、“算一算”的活动中,由图像过渡到符号,完成了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模的完整过程。
随后新桥实验小学姚建法副校长肯定了教师利用假期坚持学习的精神,就“主题式评课”对两位评课老师做了详细点评,并对主题式评课做了详细指导,姚校指出,主题式评课要善于抓住一个主题,一个关键词,包括对评课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简述,对上课教师进行整体概括,主题式评课内容可从两种形式中进行,分别为分类的并列式评课和分层的递进式评课。
最后,由各年级代表进行了精彩的寒假读书交流分享,三年级李嘉伟老师寒假期间对于《教育的力量》分享了自己的深刻体会,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的基础上,要更多的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尊重后进生,多给予后进生以鼓励和关爱,重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师要有一颗包容心,更要有“容错”意识,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四年级罗雯娟老师以“学思结合,以研促行”为题,精读了《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国际与本土实践》,在全面通读,理清整体脉络和活学活用,反思促进提升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在开展项目研究中重视以小见大的作用,罗老师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自己的日常课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自我反思,体会了课堂中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核心思想。
把握学科定计划,扬帆起航有方向
接着由数学学科责任人殷娟主任以“打开课程建设新思路,促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主题,制定了新桥实验小学关于数学组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交流,殷主任对于本学期数学课程提出发展愿景:1、丰富优化课程结构,丰盈学生成长经历。立足“童性课堂”,以变革学生学习方式为抓手,紧扣数学核心概念与内容本质,丰富童性课堂的内涵本质。2、扎实教师日常研究,促进教师稳步发展。从“典型习题研究”、“基本功竞赛”、“课题研究”“学生活动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3、序列架构专题研究,深度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最后希望每一位数学教师将本学期的关键事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密切联系,全面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精选提质促高效,主题沙龙齐探讨
最后,为了扎实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各年级组就本年级的典型例题研究展开了主题沙龙交流。
二年级刘孝玲老师以“做好标记,培养解题习惯”为题,详细阐述本年级组的交流成果,以二年级下第一单元典型例题为例,根据重难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确定余数或除数为契机,串联多种相关题型,引导学生做好标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年级刘群老师对本年级的交流做了汇报,刘老师将典型例题进行了分类,易错题、必考题、高频题、拓展题,并对这些题型提出合理化的收集整理措施,比如切实可行的单元节点收集,最终以成册的形式整合。
四年级组对于本年级的典型例题有自己的认识,罗雯娟老师以“从哪里来”和“怎么用”两个维度来阐释,比如对于本册中频繁出现的同类题进行汇总归纳出一般的方法,对于大多数学生易错的题进行详细分类,重视日常积累,并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五年级组展业老师做了详细分享,展老师从简算的前沿和后续展开,简算从一二年级的分与合中就已经开始渗透,从低年段到高年段的环环相扣的环节,从实际数据和实际数量关系出发,找回灵活算的原点。
六年级组李娟老师就《圆柱和圆锥》单元典型例题做了汇报,注重运用动作、图像、符号、语言等数学表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
一年级刘倩老师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刘老师从基础题型要达标,疑难题型老师来支招,变式题型抓本质,最后应用于生活几个层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其他老师对于典型例题进行了个性化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的数学活动干货多多,收获满满,我们只有将教育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牢记教育初心,才能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从容不迫越走越远,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向才能越来越清晰,从而可以实现一路欣赏,一路采撷,一路芬芳。
撰稿:韦庆杰 拍摄:刘孝玲 审核:殷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