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脚丫
跑向枫林
跑进稻田
跑出一片丰收
只留下一串串
金灿灿的脚印
深秋的校园,时光与秋色交织,桂香与书香交融,深深浅浅的秋色映衬着教学楼,一花一叶,一树一木,一切都充满诗意与哲思。在这个促人哲思的时节,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永军教授于11月9日莅临我校,为我校主课题《涵养诗性智慧的小学教学变革研究》的持续推进给予指导。
作为校级统领性课题,自2021年立项以来,课题组带领全校各学科组一起扎根课堂,积极实践,对涵养诗性智慧的新型课堂形态也有了各自的实践和体悟。
深耕课堂促生长
活动伊始,吴教授与课题组成员、教研组长就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进行了观摩:陆露老师执教四年级《会魔法的罐子》一课。陆老师创造性地用生活中的玩具——魔罐来进行整体的设计和架构。先用演示实验引出魔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通过解暗箱的方式猜测魔罐,了解内部结构。紧接着带领学生玩魔罐,初步明晰原理。最后深入研究魔罐,了解橡皮筋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橡皮筋存在的问题,从而对魔罐进行改进与创新。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到科学的规律美和现象美,孩子们科学的求真意识与诗性智慧有效融合,相互促进。
沙龙研讨明方向
各课题组成员、教研组长与吴教授一起展开了一场《涵养儿童诗性智慧新型学习样态之我见》教学沙龙对话。在沙龙活动中,各课题组成员和教研组长围绕涵养诗性智慧的课堂特质展开探讨,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课堂与一般课堂不同,大家集思广益提出涵养儿童诗性智慧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沙龙中,老师们越来越清晰了研究方向。
吴教授在与老师们的互动中表示,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思考有深度、有广度、有效度。课堂教学的研究意识较强,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诗性智慧的课堂元素鲜明。同时吴教授也指出,各学科应结合学科特性充分挖掘契合诗性智慧外显的典型课例,精心设计,勇于尝试,要将诗性智慧元素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诗性智慧点亮课堂,照亮孩子。
成果汇报以致远
本次活动中课题组成员还向吴教授汇报了近阶段课题研究和实施情况。吴教授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准确、研究过程扎实、研究成果丰富。同时吴教授对近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搭建了更加合理的框架,并提出更具体的实施建议。吴教授希望课题组成员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加聚焦诗性智慧课堂特性,能够更加凝练地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诗性智慧作为孩童最原始的创造力、灵动性,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围绕诗性持续开展了20年研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题组以此为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立足课堂,着力学习变革,助力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视角带来大成长,吴教授的高屋建瓴,让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老师们定能在实践中奋力成长,乘风而上,成为课改的积极先行者。
撰稿:储勇进 摄影:景柯、寇锦荟 审核:章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