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娃爱劳动 ǀ 劳动智创 巧手匠心
——新桥实验小学五年级主题劳动周活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是创造希望的风帆。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劳动实践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新桥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以“劳动智创,巧手匠心”为主题的劳动周活动。
变:废旧材料的N种可能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发挥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寻找收集材料,观看废物利用的视频资料,清晰“变废为宝”的概念。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致盎然,纷纷投入到设计图创作中。
同学们巧妙构思,利用生活中平时没用的塑料瓶、废旧纸箱、旧布料、旧报纸、纸卷芯、树叶、毛线等,通过折、卷、粘、剪、拼、画等多种操作形式,在一双双巧手的加工创作下,一件件废品“脱胎换骨”,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和经济实用的生活用品。大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绿色环保手工作品,同时也体验到了“变废为宝”的乐趣,丰富了生活,传递了环保意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精美的成果吧!
赞:旧物换新的创造达人
在这次劳动实践中,许多同学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将废弃的物品赋予了新的生命和价值。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在劳动中体验到了创造和收获的喜悦。经过激烈的角逐,评选出了一批表现优秀的“旧物换新小能手”。
悟:劳动实践的“高光时刻”
一次小小的活动,却让同学们在亲自实践中感触颇多。
五4班朱泽晔:我和恽子涵、任鸿宇、曹博涵等几个小伙伴,准备一起制作一个由废品改裝组成的潜望镜。制作完成后,我们在试用的过程中发现里面有些地方会挡住视野,于是我们就把那些地方涂白,这样视野就开阔了。这次变废为宝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学会团队合作精神,还明白了废物可以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五6班苗岳恬:我制作的扇形氛围灯灵感来源于清明时,我们一家来到安徽宣城旅游。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我的灵感也就来源于宣城中的一家卖宣扇的店,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扇子。在这次变废为宝的活动中,我在家中找到了很多冰棒棍,我又联想到了宣扇,于是我就用冰棒棍、热熔胶做了一个扇形氛围灯。
五11班孙颀林:“节约能源,变废为宝”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生活理念。如今地球资源慢慢减少,保护环境、厉行节约是每一个人的使命。因此,我在这次的活动中利用矿泉水瓶制作了一个温馨的小夜灯。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制作出了环保美丽的手工艺品,我为自己感到骄傲。让我们一起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助力!
五11班陆均益:妈妈囤的废纸板给了我灵感,废旧物品利用起来做成不一样的物品,就像美丽的蝴蝶破茧成蝶,那我就索性把废纸板做成蝴蝶吧。经过一两个小时的构思,我的作品慢慢的成型啦。我转身看到妈妈在喝瑞幸咖啡,又有了灵感,我要完成另一件作品——杯中蝶影。通过这次的废物利用完成作品,让我学会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和恒心,贵在坚持。这次活动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我的创新意识,也让我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一切,变废为宝,破茧成蝶。
五11班张桓畅:劳动实践是一项值得推崇的事,通过劳动让我学会了耐心和坚持。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如:裁剪泡沫板的过程中总是少剪或多剪,拼装时总是出错,安装轮子时总是不对称。但是我都没有放弃,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完成了作品。劳动锻炼了我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努力并坚持下来能成功的道理。
五11班朱宓:看到活动方案,首先在我脑海中蹦出来的就是被妈妈认为是一堆废纸的红包。我从网上搜寻了一些视频,看到用红包做成立体小鱼挂件很漂亮。于是我就找来剪刀、双面胶、红绳,按照视频的步骤,果真完成了一个小鱼挂件。通过这次制作,我发现只要有灵巧的双手,灵活的头脑,很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重新利用,发挥它的价值。
“变废为宝”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态度。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劳动品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还能丰富学生对美的认知和创造,让每一个人收获颇丰。
撰稿:倪真知 审核:苗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