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研在线>>你荐我读>>文章内容
“四有”好教师|“紫藤书社”书目导读——《教育与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06-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媛

“四有”好教师|“紫藤书社”书目导读——《教育与美好生活》

推荐书目

教育与美好生活

图1.JPG

导读教师

袁梦

图2.JPG

推荐理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从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经验出发,结合他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的思想,撰写了教育经典之作《教育与美好生活》。本书以介绍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教育的目的起笔,深入探讨了教育的终极价值,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种品性:活力、勇敢、敏锐和理智。而后,又分别以品性教育和智慧教育为论述基点,系统探讨了从“人生第一年”到“大学”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原则。                

心得掠影

一、“上帝和上帝的敌人都讨厌。”

教育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甚至不符合普世价值观,可以引导教育。教育在于培养本能,即想象,而不是压抑本能。人在本质上一直追求力量,追求到后会释放,如果失去力量就会不断追求力量。想象和真实同样重要。孩子比大人弱小,他们通过幻想来弥补力量是正常的。扼杀想象无异于让孩子沦为现实的奴隶。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即使最有天赋的学生,由于人生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全面发展。罗素认为14岁前的学校课程应当是学习少而精的知识,每个人都应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那些不擅长某门学科的人,就不必在该学科上深造。罗素主张通过熟读、背诵、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学习。

三、“好习惯几乎可以自动产生大部分美德。”

品性和美德的养成绝非依赖外在强制,也不能诉诸意志控制,而是取决于儿童早期确立的良好习惯。罗素用大量的篇幅给我们讲述了0-6岁孩子品质教育的具体方法。这段时间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最容易受到影响和伤害的时期。这段时间的教育处理不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扉页有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教育真的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在教育中学会爱,拥有爱,学会去爱。教育者需要的是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教师充满爱进行教授,同时渴求学生充满爱的反馈。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图3.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