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走进新小>>学校新闻>>文章内容
童性课堂|“情”由场景起 “深”韵细节中 ——记新桥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追光成长团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媛

童性课堂|“情”由场景起 “深”韵细节中

——记新桥实验小学语文学科追光成长团活动

竹节虫藏在竹林里

变成了竹子

枯叶蝶藏在枯叶堆里

变成了叶子

我藏在妈妈的心里

变成了爱

以群飞,师与研行。为了进一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践新课标,111日下午,新桥实验小学开展了语文学科追光成长团活动。

课堂教学展风采

本次活动分别由五年级组两位老师执教《慈母情深》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慈母情深》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选自梁晓声的《母亲》,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何宁宁老师执教《慈母情深》第一课时 

课堂伊始,老师介绍了作者梁晓声的双重身份,将静态的文字转换为有声有色的电影视角独特,设计新颖。老师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以"鼻子一酸"为切入点贯穿设计全文教学。聚焦课文的场景和细节,注重情境创设。带领学生将课文梳理成四个场景,抓住每个场景的重点句段品析感悟。在情境中借助""视角去认识、去感受这份特别的母爱和课文中所寄托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达成情感共鸣

卢双双老师执教《慈母情深》第课时 

课堂教学中,老师以“‘为什么觉得鼻子一酸?学习任务,牢牢抓住母亲的无私伟大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作为突破点进行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中的场景描写,带领学生聚焦“慢镜头”“快镜头”和“特写镜头”,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母亲所处环境的艰苦,生活的贫苦以及工作的辛苦,从而体会慈母的“情深”,从而落实语文要素。整堂课,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联合研讨共成长

课后,两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考,观课老师们立足新课标,紧扣高段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和单元语文要素,针对这两堂精彩的课例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观课感受。

仇颖飞老师:

老师教态亲切温柔,课上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并指导学生抓住反复的手法体会母亲工作的忙碌辛劳与赚钱的不易。同时老师创设电影镜头的情境,聚焦细节,通过对场景和细节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层层铺垫烘托的写法和细腻生动的语言。

庞捷老师:

教学中,老师没有按照常规的思路逐一组织教学,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再构文本,把一个个镜头抽取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这种聚焦式的学习中,真正走进场景和细节,感受母爱,也习得方法,有效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卢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对情感的把握和投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

专家赋能促发展

课后,成长团导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首先导师对此次全课时教学给予了肯定和认可,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准确地把握语文要素,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内涵,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中,得到写作方法的提炼和学习。同时,导师也建议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更注重对文本情感的深入挖掘,通过更细腻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老师可以通过更开放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去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感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

图1.jpg

图3.jpg

图5.jpg

图6.jpg

图7.jpg

图8.jpg



图文:陈晓琪 审核:孙雯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